在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的《“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其中在新能源規劃中,已處于產能過剩且面臨歐美雙反制裁的風電和太陽能光伏亦位列其中。對此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在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采訪時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拉動內需,帶動上述產業在國內的發展才是解決之道。
光伏風電遭產能過剩出口受阻雙重夾擊
此次通過的“產業發展規劃”中所涉七大戰略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其中新能源產業規劃中提到,“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
“產業發展規劃”頒布的大環境是目前國內的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正處于產能過剩和出口受阻的雙重夾擊之下。據發改委網站信息顯示,自2005年以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年翻番,已經從7年前的126萬千瓦快速攀升至2011年的6273萬千瓦,猛增50倍,排名全球。然而,在產能大幅提升的同時,下游需求疲軟、風電并網難等問題卻使風電電量無法被有效利用。光伏方面,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國內的光伏組件總產能達到40GW甚至50GW,但全球實際市場需求裝機量只有28GW,產能過剩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另一方面,歐美等國際市場對中國產新能源產品的“雙反調查”也始終不曾停歇。今年2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中國輸美風電產品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輸美風電產品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初裁決定向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征收高達31.14%—249.96%的懲罰性關稅,使嚴重依賴出口的中國光伏企業面臨極大挑戰。
專家:新能源產業屬硬件過剩軟件不足 內需是關鍵
中央在新能源行業處境尷尬時出臺這一“發展規劃”顯得意味深長。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在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采訪時表示,這一新“產業規劃”的提出,意味著在做長期規劃的同時,也在兼顧短期規劃,以降低經濟增速下滑的風險。
他說,歐美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的“雙反”調查反映出中國提出的新興產業恰恰也是全球都在發展的目標,歐美要發展,故意給中國設置障礙。作為出口依賴型行業,新能源行業的產能過剩要從兩方面來看。從硬件設備制造方面,的確是產能過剩,但國內的實際應用方面卻仍有很大欠缺。新能源新技術從研發到實際應用,再到產業化都需要很多的時間,這并非能在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如何優化產業結構,拉動內需,消化產能,擺脫對出口的倚賴是和新能源行業應該共同思考解決的問題。
亞洲制造業協會秘書長羅軍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不太好,中國是出口導向型,出口現在出現下滑,而內需狀況不很樂觀。這個時候出臺戰略新興產業規劃,著力點便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以新興產業帶動傳統產業的發展。
|